英國國家美術館值得去嗎?Top 20最受歡迎英國大師名畫是什麼?最全攻略奉上(下)
英國國家美術館(The National Gallery)躋身全球頂級藝術博物館之列,囊括了從1260年至1920年的歐洲繪畫作品。快來跟隨我們一睹Top 20最受歡迎英國大師名畫(下篇),吸收英國藝術文化氣息,激發藝術創意潛能!
上一部分帶大家欣賞了二十幅名畫中的十幅,從文藝復興到浪漫主義,從古希臘羅馬神話到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,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另外的十幅名畫有著怎樣的故事!
Venus and Mars (1485) - Sandro Botticelli《金星和火星》— 桑德羅·波提切利
波提切利是15世紀末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著名畫家,他飽含宗教人文主義思想,有許多以古希臘與羅馬神話為題材的作品,風格典雅、秀美、細膩動人。波提切利的表現手法之於繪畫,猶如音樂之於話語。這幅畫中,金星代表著愛情,取愛神維納斯之名;火星代表著戰鬥,取戰神瑪爾斯之名,波提切利的人物都特具一副嫵媚與神秘的面貌,被稱為“波提切利的嫵媚”。
The Water-Lily Pond (1899) - Claude Monet《睡蓮池》—克勞德·莫奈
法國畫家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。妻子卡美爾去世後,莫奈在他的水上花園,種下了一池睡蓮,他願稱之為池子裡的小精靈。晚年的莫奈傾注於畫蓮,其實,莫奈畫的不是真實的睡蓮,而是他心裡的睡蓮,他總能在紙上重現記憶裡那個剎時的、稍縱即逝的光影美感。看取蓮花淨,應知不染心,後人大多好奇為什麼莫奈會畫上百幅睡蓮,我想,他是在為所愛之人傾訴真心。
Bathers at Asnières (1884) - Georges Seurat
《阿斯尼埃爾的沐浴》—修拉
這幅畫描繪了一群人在巴黎郊外阿斯尼埃爾沐浴的景象,修拉採用了色點分割的技法,用密如針眼的點來代替塗抹,創造了一種新的繪畫樣式,即色點分割或分色主義。修拉只活了31歲,英年早逝,他的點彩風格可以看作是對印象派的延續和創新。
The Supper at Emmaus (1601) -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
《以馬忤斯的晚餐》—卡拉瓦喬
16-17 世紀之交的歐洲,意大利風格主義風靡畫壇。卡拉瓦喬獨樹一幟,以現實主義為圭臬進行創作,成為了意大利現實主義繪畫的開創者。卡拉瓦喬以樸素、真實的現實主義描繪一個取材於基督教的故事:耶穌遇害後不久,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小村莊以馬忤斯,幾個門徒談論耶穌被害以及三天后復活的事情。
Marriage A-la-Mode: 1, The Marriage Settlement (1743)- William Hogarth
《時髦的婚姻》—威廉·霍加斯
這是英國諷刺畫家威廉·霍加斯連環風俗畫的第一幅。英國的爵位制在13世紀逐漸成形,擁有爵位和特權的貴族階層興起,到17世紀鼎盛時期,封建貴族們擁有豐厚的土地、財富和強大的政治影響力;而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,封建貴族逐漸衰落,這幅畫就描繪了落魄伯爵與富有商人在為雙方子女訂婚,企圖用子女婚姻來維持家業,挽回頹勢。
A Young Woman standing at a Virginal (1670-72) - Johannes Vermeer
《在維金納琴前的女子》—維米爾
荷蘭畫家維米爾喜用黃色、藍色和灰色,他對色彩的把握和光線的處理非常出眾。通常佈局簡單,尺寸不大,但往往給人巨大的視覺衝擊。他使用了以微小的畫點組合(點畫法),並且善於使用光線的來源,使畫面產生一種流動、優雅的氣氛,因而被稱為光影大師。他對畫面非常講究,不論是畫面構圖、人物比例、光影變化都精緻得跟照片一樣逼真。
An Experiment on a Bird in the Air Pump (1768)- Joseph Wright ‘of Derby’
《空氣泵中的鳥實驗》—約瑟夫·賴特
這幅畫是賴特表現科學最生動也是最著名的作品,表現了當時英國人對科學的態度。 18世紀中晚期開始,科學理性和啟蒙主義成為整個社會的思想主流,有些畫家便開始把目光從古代世界轉到當下。英國畫家約瑟夫·賴特被稱為是“表現工業革命精神的第一位專業畫家”,他創作了許多以科學實驗、工業生產為題材的作品,為工業革命記錄了最生動的場景。
Niccolò Mauruzi da Tolentino at the Battle of San Romano (1438-40) - Paolo Uccello
《聖羅馬諾戰役》—保羅·烏切羅
烏切羅是15世紀最痴迷於透視法的畫家,他為了透視法而作畫,使用透視短縮法營造空間感和立體感。 《聖羅馬諾之戰》描述的故事是1432年佛洛倫薩與錫耶納軍隊之間在聖羅馬諾的大戰,佛羅倫薩擊敗了敵人。畫中特倫蒂諾帶著金色和紅色圖案的帽子,引領著佛羅倫薩的騎兵部隊。
A Wheatfield, with Cypresses (1889)- Vincent Van Gogh
《有柏樹的麥田》—梵·高
這是梵·高生活在聖雷米時期的作品,那個時期,絲柏樹是梵高鍾愛的植物,《星夜》中那株如黑色火焰般的高樹就是絲柏樹。在這個收穫的季節,成熟的麥子倒向同一個方向,和大地不同,天空是運動著的,雲很低,捲捲舒舒,搖曳在高處的風中,綠色、還有藍紫色和白色的雲混雜在一起,相互暈染。茫茫麥地,遠山低雲,別有一番意境。
The Sultan Mehmet II (1480)- Gentile Bellini
《穆罕默德二世》—詹蒂萊·貝利尼
文藝復興後期出現的威尼斯畫派,離不開貝利尼家族父子三人。此畫為“世界征服者”穆罕默德二世最後一幅肖像畫,穆罕默德二世被稱為奧斯曼帝國真正的創建者,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役和遠征,其中最輝煌的戰果是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,從而滅亡了延續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國,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並遷都於此。
1880年的一個寒冷冬日,梵高一路跌跌撞撞,背著畫板在人群裡穿梭,那天他寫信給弟弟提奧,說:“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,路過的人只見到煙”。生命短暫,藝術恆久,藝術的意義從藝術品誕生那一刻開始,便始終存在。每一個藝術瑰寶都是其創作者內心靈魂和精神的凝結,希望我們作為觀者,不僅僅止步於看到“煙”,更要看到藝術家們內心燃燒著的心靈之火。